虽然得陇望蜀的典故最早发生在刘秀身上,然而在《三国演义》中也有这样一段和这个成语相关的故事:公元214年,曹操对汉献帝发动了最后的一击:废后,伏皇后被废,曹操之女曹节为后。这是除了废帝之外对汉室最大的打击了,汉献帝默默地看着皇后被拖出去却没有忠臣响应,他自己明白下一步就是自己退位了。
而曹操此时假借南征的名义,从邺城出军,七月出军,走了五个月,才从邺城走道孟津(从河南省北部走到河南省西部)。很明显不是为了南征,是为了躲开宫廷里的那些肮脏事,把黑锅甩给手下。
差不多在半路上,曹操接到了刘备平定蜀中的消息。这可能也是曹操走的慢的原因之一。因为蜀中平定,刘备不是守成之辈,必定图谋出川北伐,汉中可谓是曹刘下一步的必争之地。而蜀中叛乱两年,刘备还需要时间来整顿内政、准备兵粮,现在是曹操先下手为强的大好时机。孟津这个地方既是黄河渡口,又在洛阳边上,是从中原往关中的主要通道。曹操不慌不忙地停下南征的打算,在孟津做了调整,过了年。
215年三月,曹操率军十万,进攻汉中张鲁。
1.汉中归降
民间讨论军事,有一种很受欢迎又很受鄙夷的“军事三段论”:A比B强,B比C强,那么A比C强。结论对口则大受欢迎,结论不对口则受鄙夷。但如果这三者年代相近,那么这对比性还是很强的。对比张鲁—刘璋—刘备—曹操这条食物链,怎么看自己都不可能击败曹操。于是张鲁准备投降,但张鲁的弟弟张卫坚持抵抗,带军前往阳平关修筑工事坚守。
张鲁统治汉中二十年,对于民生功大于过
曹操从没去过汉中,只知道汉中地理利于防御,所以走陈仓大道,进击河池。河池是氐人的聚居地,当地人曾帮助马超叛乱,于是氐酋窦茂起兵反抗,被曹操攻灭。曹操问降将和凉州人,汉中好不好打。这些人没有进攻过汉中,但张鲁曾出过兵,被夏侯渊一顿胖揍,于是回复曹操:“张鲁易攻,阳平城下南北山相远,不可守也。”
曹操放心地进军,等到阳平关下一看,张鲁据阳平关和山顶为连营,山又近又陡峭。曹操叹息:“他人商度,少如人意。”直到如今只能强攻山上,伤亡很大,粮草转运不及时,快吃完了。无奈之下,曹操准备撤军。曹操连夜派夏侯惇、许褚通知山上的前军撤退,结果扯下来的前军晚上迷路了,误入张卫的大营,张卫大营大乱。当时辛毘、主刘晔等也在,发现战机,夏侯惇还不信,自己一看,大喜,赶紧通知曹操连夜进军。当晚阳平关失守。
这里史书还有一种记载,并非曹操军迷路,而是某天晚上,山上的一群麋鹿,冲进了张卫军营,导致营啸大乱。不管如何,张卫的运气真是背到家了。
张鲁听到前线兵败,立刻要投降,谋士阎圃劝说:“今以迫往,功必轻;不如依杜濩赴朴胡,与相拒,然后委质,功必多。”张鲁就往巴中撤退,当时手下想烧毁城中辎重钱粮,被张鲁阻止:“本欲归命国家,而意未得达。今之走避锐锋,非有恶意。宝货仓库,国家之有。”
曹操攻下汉中,看到仓储都没被破坏,顿时明白了张鲁的意思,派人安慰招降。此时曹操离刘备很近了,再往南就是剑阁,也是刘备入川的老路。蜀中人心未定,听到曹丞相来了,军心大乱,经常有人来投降,说“蜀中一日数十惊,守将虽斩之而不能安也。”
司马懿劝曹操进军:“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克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可失时也。”刘晔也劝曹操进军:“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
曹操推脱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等到七天后,曹操改了主意,问刘晔,我想打了,现在还能打吗?刘晔回答:“今已小定,未可击也。”于是曹操放弃进攻蜀中。
甲鱼最多的地方,分布在除、江南、东越外全淡水水域,只要钓鱼等级达到9级,就可全天候垂钓,秦川、开封、巴蜀都是不错的垂钓地点。
是。
传说中刑天和黄帝争夺神的位置,黄帝斩了他的头,把刑天的头埋葬在常羊山。于是他用乳头当做眼睛,用肚脐当做嘴巴,拿着盾和斧头挥舞着继续拼杀……
有学者认为常羊山可能是甘肃仇池山,因为那里的地貌风土人情与山海经上描述比较吻合。
不过个人认为常羊山就是三国时期的常山!也就是赵云赵子龙的家乡,因为黄帝是逐鹿中原的时期,埋尸应该不会跑甘肃那么远,河北的常山就是不错的选择嘛。
案巴蜀指四川省和重庆市。巴文化以重庆为中心,巴人在夷城(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建立了巴国第一个首都。后活动于重庆全境、湖北西部、四川东部、陕西南部及贵州北部地区。蜀则由三个古族融合而成,后成为西周封国,传蜀与夏同源及禹兴于西羌等。含川西、陕南、滇北一带,巴和蜀合起来则为巴蜀。
巴蜀之地在古代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生存之地,而之所以能够变成天府之国,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李冰修建的都江堰完美的改善了当地的生存环境,使得人们生存的坏境得以改善。避免了受到自然灾害的侵害,保证了农作物的收成,再加上巴蜀之地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原因这才慢慢发展成为了天府之国。
1、太白:秦川。
2、唐门:巴蜀。
3、真武:襄州。
4、天香:东越。
5、丐帮:荆湖。
6、神威:燕云。
7、五毒:云滇。 游戏中现有七种身份。分别是捕快,镖师,猎户,游侠,杀手,乐伶和文士。每个江湖身份均对应着独具特色的江湖行当,玩家最多可以选择三种身份。 快捷键Ctrl+K可以打开身份系统面板,也可通过游戏界面右下角的功能栏的“综合”栏目打开。
玩家在等级达到30级,并完成相应主线任务之后,可以选择并成为一种身份。 扩展资料 游戏介绍: 《天涯明月刀》游戏画面整体清爽明朗,光影效果比较真实,粒子质量也很高。
副本在改编的内容上并没有偷懒,不是赶鸭子上架做完新手引导就对玩家放养那么仓促而随意。
表现出了北极光对端游制作的热忱和耐心,对于老玩家而言,新话本新战场的加入有了更多的去处和挑战。
该作有丰富的社交系统,在游戏中玩家可以拜师和收徒,可以参加帮会,和帮会成员参加任务活动,还可以加入联盟、盟会,体验不同阵营之间的战斗。
【剑啸寒川】长河冻如铁,朔风冷似针。一剑一白马,飞鸿踏雪痕。
【秦风唱晚】秦川何渺渺,落日浅如蓝。迤逦折冰雪,一鞘剑光寒。
【朔风吟月】论武需思量,沉剑长梦萦。归去掩青卷,江湖不留名。
【孤影极寒】千山飞鸟渡,冰雪误空船。寒夜惊回风,孤影何时还。
【冰绡岚影】浪客心如铁,君子意如冰。独立江湖上,只影自孤清。
神威
【勇冠三军】战甲依然在,千里可穿杨。凝影含清光,铁臂挽神枪。
【扬沙万里】瀚海白骨枯,飞沙掩旱湖。荒碑不可立,何疆不是墓
见闻血刀客难离江湖路进位面后不能触发剧情,还有巴蜀见闻去白鹫渊那里看婴儿也触发困难,点自动寻路不能触发,要走动一圈才触发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黄经)变化和地面气候演变次序,将全年划分的二十四段落,每段约隔半月。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
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第一类是反映季节。二分、二至和四立是用来表明季节。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第二类是反映气候特征的。直接反映热量状况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直接反映降水现象的有:雨水、谷雨、小雪、大雪;还有三个节气:白露、寒露、霜降。
第三类是反映动植物表象的。小满、芒种;惊蛰、清明。
为了便于记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个“二十四节气歌”。全歌只有四句,短小凝练。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甘一,下半年是八甘三。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指导农业生产的“圣经”,也是指导人们养生、保健的秘宝。这是因为,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人的生命活动也必然与二十四节气紧密相联。一年四季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不一,也必定会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不断地发生更替。因此,非常有必要依从二十四节气的要求,进行养生与保健。
春光正好时
立春(2月4/5日):开始进入春天,万物复苏。
雨水(2月19/20日):这时春风遍吹,天气渐暖,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
惊蛰(3月5/6日):天气转暖,春雷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苏醒过来及开始活动,所以叫惊蛰。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
春分(3月20/21日):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4月4/5日):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人们在门口插上杨柳条,到郊外踏青,以及祭扫坟墓。
谷雨(4月20/21日):天气较暖,雨量增加,是北方春耕作物播种的好季节,因为有雨水滋润大地。
春日融融,是令人惊喜的美好时光,也是最适合重新开始的季节。天气回暖,万物吐芽生发,潜伏在慵懒身躯里的灵魂已经蠢蠢欲动,等待新生的能量,因此,养生显得十分重要。
第一招 少发脾气,多微笑
尽量保持精神愉快,尤其要避免怒气。科学研究发现,快乐可以增加肝血流量,活化肝细胞。而怒气不仅伤肝,也是古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
透过发泄和转移,也可使怒气消除,保持精神愉快。新的科学研究显示,主动想一些好玩的、有趣的事,会增加脑内啡分泌,使身心愉悦。
第二招 享受清爽的绿色春蔬
春天肝气旺盛,相对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饮食上仍以清淡为主。绿色蔬菜是最好的春季食物。蔬菜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恰巧可以补充冬季的摄取不足。譬如春天产的菠菜嫩极味美,亦有养血功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春天不需要特别进补,“因为气候上升,温补药反而加重身体内热,”体质较差的人,一般可选用莲子、芡实、薏仁、花生、核桃、燕窝、猪肝等平性食物。具多醣类成分的银耳也有防发炎功效,亦可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
此外,有过敏气喘体质的人,在春天要特别注意体质的调整,少吃一些冰冷或寒性(如瓜果)的食物以免引发过敏。
第三招 保暖工作不可少
尽管天气回暖,保暖工作还是很重要。春天因气候变化大,加上阳光普照,常让人忽略初春的善变与寒冷,因此衣着最好慢慢减少。此外,由于膝关节对冷较敏感,因此穿着裙装时,记得加双厚一点的裤袜保暖。
第四招 启动身体的引擎
冬季人体新陈代谢变慢,阳气下降,春暖花开之时,正好可以重新补充身体的阳气。起早运动,舒筋活络也是养护肝脏的方法之一。
试试看最简单的呼吸调节法:静静坐下或站定,全神贯注在呼吸调节中,慢慢地,一点一点用鼻子吸气、吐气,并重复数次。简单的深呼吸可以排除体内积热,让身体重新获得能量。
第五招 用五官体验新感受
春天,也适合打开人体的五官感受,体验全新的世界。旅游是一个方法,找三五好友郊游踏青,让歇息已久的精神感官,在自然环境中重新复苏。或者在书桌上布置一个有春天感觉的小环境,可以在靠东方的桌角,布置一个小小的春天角落,工作累了看一看,便会有新的力量和创意。
在美国乡村,习惯在春天采集新鲜的柠檬,泡成一大壶蜂蜜柠檬汁,做为净化身体的饮品。柠檬中的类黄酮可以帮助身体减缓过敏反应,防止病毒入侵。具有理气解郁功效的玫瑰茶,可以缓解胃部不适症状,且富含维生素C,可以预防感冒及加速疾病痊愈。也可以买一把甜香的水仙花、风信子回家,将春天的信息带入室内。
夏日当头时
立夏(5月5/6日):夏天开始,雨水增多,农作物生长渐旺,田间工作日益繁忙。
小满(5月21/22日):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6月5/6日):芒种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宜开始秋播,如晚谷、黍、稷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黄梅季节,连绵阴雨。
夏至(6月21/22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白天最长。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万物生长最旺盛,杂草害虫也迅速滋长。
小暑(7月7/8日):正值初伏前后,天气很热但尚未酷热,人们忙于夏秋作物的工作。
大暑(7月23/24日):正值中伏前后,一年最炎热时期,喜温作物迅速生长;雨水甚多。
夏热使人体腠理开泄,加之乘凉饮冷,每易损伤阳气。如何能做到夏季养阳呢?
调精神: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阳的目的。
巧运动:宜通过有益的文体活动来活动筋骨,调畅气血,养护阳气。运动要循序渐进,严格控制运动量,不要过度疲劳。
慎起居:夏季自然界万物生长旺盛,起居也应随之作适应性调节,如清晨早起,洗漱后在室外清静处散步、慢跑,呼吸新鲜空气,舒展人体阳气。
要午睡:中午人体散热量大,午饭后又昏昏欲睡,通过短暂午睡小歇,可以避开中暑高峰,又可补充夜间睡眠不足。
勿贪凉:老年体弱者,阳气不足,如长时间对着电扇吹或久居空调室内,反会感到头晕脑涨,四肢疲乏,精神困倦,更容易导致受凉感冒等病症。
节饮食:夏季天气温热,应注意饮食调节,切勿极饥而后食,食不可过饱。亦忌极渴而后饮,饮不宜过多。还须慎食瓜果冷饮,以免伤脾胃阳气。
防中毒:盛夏细菌繁殖迅速,70%的食物中毒发生在夏季。老人小孩胃肠功能薄弱,抵抗力差,发病后极易发生脱水而危及生命,故应做好预防工作。
秋风送爽时
立秋(8月7/8日):秋天开始,气温逐渐下降;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开始移栽。
处暑(8月23/24日):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夏季火热已经到了尽头。
白露(9月7/8日):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秋分(9月23/24日):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北方秋收秋种。
寒露(10月8/9日):天气转凉,露水日多。
霜降(10月23/24日):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所以叫霜降。南方仍可秋收秋种。
秋天有时不太明显,但从养生角度却很关键。因为由漫长酷热转冷冬的短暂交替,正考验身体机能,要能储存能量安度寒冬,就得从凉意甚浓的秋天保养起。
第1招:少辛增酸忌寒凉秋天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少摄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强肝脏功能,因为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 。从食物属性解释,少吃辛,以免加重燥气。多吃酸食有助生津止渴,但也不能过量。至于脾胃保健,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生菜色拉等凉性食物。就太阳能量来说,秋天阳气渐收,阴气慢慢增加,不适合吃太多阴寒食物,菜最好过个火,烫一烫再吃。尤其应避免瓜果,因为“秋瓜坏肚”,像是西瓜、香瓜易损脾胃阳气。不妨适量吃苹果、柿、柑桔、梨、葡萄和龙眼。
第2招:养阴补气中医师不反对秋天进补,但了解自己是哪种体质很重要,因为“补”的内容也各异。有时出现上呼吸道毛病,以为感冒,其实不然。而是有些年纪大的人唾液腺分泌较少,容易眼睛干涩、干咳舌燥,并没有出现红肿痛的发炎现象,中医称为“阴虚”,要适度服用养阴药,以改善体质。如果属于过敏体质,着重“补气”,要偏向温补,忌吃寒凉食物。
第3招:情绪保守,收敛元气依照自然界律则,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为了贮存体内阳气,要早睡早起。《皇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在秋主“收”的原则下,情绪要慢慢收敛,凡事不躁进亢奋,也不畏缩郁结。“心要清明,性保持安静”,在时令转变中,维持心性平稳,注意身、心、息的调整,才能保生机元气。
第4招:适当的运动秋天不算太冷,空气质量较佳,不妨多接近自然、多运动,吸收天地精华。尤其伸展动作,可维持身体灵活度,滋脾补筋,强化循环。伸展具有“运化作用”,能收敛心神。运指呼吸,“运之始畅”,意思是呼吸一旦舒畅开来;“化之始通”,从呼吸带动的循环系统、肠胃消化到内分泌系统,一路顺畅,气血循环自然活络。要注意的是,早晚较冷时,不要在外面运动。尤其老年人,容易受寒,需调整运动方式。
第5招:穿明亮衣服有种说法,秋天要多吃白色食物,这是延伸自五行理论(“木火土金水”对应“青赤黄白黑”再对应“肝心脾肺肾”)。秋天万物枯败,充满萧瑟肃杀气氛,情绪容易受影响。五行中既然秋天对应白色,代表清爽、明亮,表示要多穿白色、亮度高的衣服,让心情更愉悦轻快,别人看起来也较有生气,不致死气沉沉。
冬挂冰凌时
立冬(11月7/8日):冬季开始,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
小雪(11月22/23日):气温下降,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冬至(12月21/22日):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小寒(1月5/6日):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大部分地区进入严寒时期。
大寒(1月20/21日):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
冬季,由于自然界阴盛阳衰,寒气袭人,极易损伤人体的阳气,所以冬季养生应从敛阴护阳出发,自觉地做到“七要”,就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要尽量早睡晚起冬季早睡晚起,保持较长的休息时间,可使意志安静,人体潜伏的阳气不受干扰,这是冬季保健必须首先要注意的。
要十分注意背部的保暖背部是阳中之阳,风寒等邪气极易通过人体的背部侵入,引发疾病。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冬日要注意保暖背部,避免阳气受到伤害。
要避寒就暖冬天气候较冷,人们要注意尽量呆在温度适中的房间里,减少外出次数。如要外出,就要穿上保暖衣服和鞋袜。
要谨慎对待洗澡冬天洗澡,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伤风感冒,并诱发呼吸道疾病等。因此应减少洗澡次数,老年人及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应注意。
要坚持洗脚脚是人体之本,它与大脑、心脏都有密切的关系。冬季临睡前如果坚持用热水洗脚,不仅可以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还对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大有裨益。
要严防病变科学研究发现,冬至之前是阴寒最严重的阶段,重病患者往往会病情加重。对此,要采取预防措施,譬如可以给重病患者有针对性地服一些滋补药品,如人参、大枣、桂圆等,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要调节饮食根据冬季天气寒冷的特点,膳食应以补为主,早晨可饮用牛奶、豆浆、各类豆粥等,中午和晚上应选用热量高、蛋白多的羊肉、狗肉、鱼、蛋等食品,同时还应多食用含有维生素B2的食物,以防皮肤干粗、皲裂。要进行适宜的身体锻炼,冬季锻炼一定要注意掌握一个“度”,不能透支身体的能量。各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现状,有选择地进行慢跑、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习剑等适宜冬季锻炼的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