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把航线监狱飞军事基地。咱们怎么飞?”
“回家”
“满地图都是你家。回哪个家?”
我的按周吃鸡小队已经逐渐熟悉新地图墨西哥了。虽然吃鸡率依旧捉急,不过经过负重训练,起码找车不是问题,很少会在茫茫的黄土丘陵上跑毒至死。
“这周的任务还没完成,能不能认真一把啊”
“我表个态,这把我站出来好吧”
“我已经坐起来打了”
“先说跳哪……”
突然砰地一声,熟悉的一幕又发生了。刚刚飞到大陆上空不久,80多个人一起被服务器下了饺子。
“完了完了飞机又被捶爆了啊,怎么办”
“先往人少的地方飞,然后路边找车啊。车神看你了!”
“这个地图针对我啊,路边都是废车怎么找?我身边有人!”
“我看到一辆嘤嘤”
“我这有公交,你们要不要来”
“我看到面包了!”
在《绝地求生里的绿色越野车 原来不该叫作吉普?》中,我们刚刚科普了海岛地图中越野车的原型:UAZ-469。不过相信即便玩家知道了它的名字,以后也依旧会管它叫做“吉普”,我们对“吉普”一词的固有印象,让这短短二字成为最方便称呼和理解的名字。而《绝地求生》新地图墨西哥上出现的新载具Van则正相反,这辆圆润的小车实在太过个性,中国很少有人见过类似实车,所以叫法也变得多种多样。
正因为它的外形特色的过分,所以熟悉汽车发展史的玩家可以一眼认出它的设计原型:内部代号大众Type-2,对外名称T1。和游戏类似,T1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称呼,甚至承载了一段佳话。
大众T1
公认的大众T1创意来源,源自1947年4月的德国狼堡大众汽车工厂。当时,荷兰汽车进口商Ben Pon到访该工厂,见到了工人为搬运货物而制造的运输车Plattenwagen(翻译过来就是“板车”)。当时,大众的主力是至今都在更新和生产销售的经典车型, Type-1“甲壳虫”,它后置发动机的结构基础被工人加以改造,Plattenwagen就这样诞生了。
见识到了Plattenwagen这一工人智慧的产物后,Ben Pon便在小本本上随意画了起来。对载物运输有需求的绝非只有工厂,在满足载人基础上,能不能有同时可以载物的汽车设计方案?
1947年,刚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败,满目疮痍、亟待复兴的德国正巧需要一种生产和保养成本低廉,且能够灵活完成运输乘客和货物的汽车。正因如此,Ben Pon的草图获得了内部赏识,大众的设计部门以后置发动机的Type-1“甲壳虫”为基础,花了两年时间完成Type-2的设计并计划开始投产。
以Ben Pon的草图制作的汽车原型(这个版本被内部称Type-29)生产出来后,人们发现圆润的车体虽然能满足拉人载货的需求,不过风阻系数有点高了,达到了Cd0.75。而同期,同是大众研发生产的甲壳虫,风阻系数只有0.48。考虑到新车型目标肯定是节能省油,大众的工程师利用布伦瑞克工业大学的风洞,对车辆设计进行了优化。终于,他们取巧地采用了分离式挡风玻璃和V字型车头,成功将风阻系数降低至0.44。而这两个改动,也成为了T1前脸的标志特征。
一会儿T1一会儿Type-2是不是感觉很乱?这还只是开始。这辆代号Type-2,对外名称T1的车在首发时,还有一种客货混装型,它被称为“Kombi”,至于商用型则被叫做“Panel”,简直乱七八糟。不过混杂的称呼并没有影响T1的销量,这款搭载了甲壳虫同款引擎的面包车推出后广受欢迎,原因也几乎能和多种多样的名称挂钩:这辆车有着太多改款和变种。
除去首发13窗版的“Kombi”和无后窗后座,纯运输的“Panel”外,T1还发展出了单排皮卡、餐饮车、救护车、消防车、野营车、房车,甚至可以在铁轨上驾驶的铁路适配版,它们每种都有着不同的称号。另外,其叫法还会根据地区和国别有所不同。例如在南非,人们对它的印象完全是“演奏着可爱乐曲的移动冰淇淋车”。
不过T1的经典外形没能流传下去。代号Type-2的T1后续迭代时又改叫了T2,这款T2虽然还是后置后驱的动力结构,不过V字前脸和分离式挡风玻璃都消失不见了。1990年,大众T4上市使用了成熟的水冷前置发动机,至于长相,已经和福特全顺差不多了。
……